发布于:2024-01-29
原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人工角膜移植助男子重见光明

湖北武汉 58 岁的曾先生罹患瘢痕性类天疱疮后,视力状况每况愈下。5 年间眼睛做了十多次手术近期,但还是左眼失明,右眼仅剩一点光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眼 II 科创新开展人工角膜移植术,帮助曾先生重返光明。

5 年前,曾先生出现皮肤疱疹,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瘢痕性类天疱疮。这是一种较少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影响黏膜(最常见的是口腔,其次是结膜,也可累及皮肤、生殖器-肛门区、鼻咽部、食管和喉部),部分患者的眼结膜会出现慢性、双侧性、进行性瘢痕形成和穹隆缩短伴角膜混浊。

该病通常开始时似慢性结膜炎,易被误诊,此后可进展为睑球粘连(睑结膜与眼球间的瘢痕粘连)、睑内翻倒睫(睫毛向内)、干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混浊及角化,睑球粘连、眼球固定,甚至导致失明。

曾先生的病情迅速进展波及双眼,弥漫的血管爬满他的角膜,眼睛视力一天不如一天。他先后接受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眼表重建术、假性翼状胬肉切除等。然而术后效果不尽如人意。

去年 12 月,曾先生求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眼 II 科主任杨燕宁教授接诊后发现,他的左眼角膜穿孔,视力已无法挽救;右眼在传统的角膜移植术后也一直植片混浊,视力仅有 0.01,仅剩一点光感。

充分评估病情后,杨燕宁教授建议曾先生可尝试通过人工角膜移植来挽救右眼视力。据介绍,人工角膜是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用以替代病变角膜以解决阻碍眼球光学通路的问题,使患者获得一定视力。患者不再受供体局限。同时,人工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反应较低,后期不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可以终生使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人工角膜移植助男子重见光明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同时曾先生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心尖部室壁瘤并血栓形成等基础疾病,麻醉风险较大,围术期风险较高。在综合评估曾先生的病情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

1 月 11 日,眼 II 科专家团队杨燕宁教授、黄林英副教授及万珊珊副教授「精雕细琢」实施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在暴露耳屏软骨后,专家团队切取合适大小耳软骨,剥离角膜板层,将支架伸入板层间并调整好支架位置,钻切支架中央角膜组织,清除眼内晶状体及玻璃体,缓慢旋入镜柱,然后将耳软骨缝合固定在镜柱表面,最后对位缝合球筋膜及结膜。手术历经一个半小时顺利完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人工角膜移植助男子重见光明

据悉,角膜盲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每年新增约 10 万例,对于大多数角膜盲患者来说,接受供体角膜移植是最好的办法。

而对于严重眼烧 (化学烧伤、热烧伤)、多次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失败、实质性干眼、严重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眼部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和瘢痕性角结膜疾病等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规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人工角膜是最后的希望。但人工角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视野范围小、影响外观等,目前只适用于不适合做常规角膜移植的双眼角膜盲患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