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04
原创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长期存在会带来心脏重构、心腔扩大、心功能下降和血栓栓塞风险,绝大多数血栓形成于左心耳。

患者,51 岁,持续房颤 3 年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到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艾克荣副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诉求。心血管病院李逢春主任组织科室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立了手术+中医药巩固疗效的整体方案。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手术的顺利实施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准测量。影像科杨勇主任带领科室技术组为患者实施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增强 CT,排除了血栓,并提供了相应的前期测量数据。在此影像基础上后续经过二维平面和三维重建,进一步明确左心耳呈双分叶菜花型,心耳开口约 29-32 mm。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导管室王蓓护士长组织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科金梅生主任和张昱琦医生进行全麻护航,由心血管病院副主任张拓伟带领陶涛副主任医师、邱克伟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在资深专家指导下,由三维标测系统指引,先行射频消融,术中患者房颤终止,恢复窦性心律,循相同的血管通路随后为患者行左心耳封堵。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超声科康亚宁主任派出精干力量--许磊副主任和屈文涛医生为患者实施经食道超声多切面精确的测量和封堵器定位,结合左心耳造影,顺利为患者植入一枚相匹配的左心耳封堵伞,成功封堵住左心耳的开口,释放后经食道超声及造影再次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漏,压缩比合理,手术成功。

新技术新业务丨心血管病院成功开展「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肝位造影,心耳形态与术前预估大致相同,开口 32.71 mm,深度 31.17 mm

符合 PASS 原则要求,释放封堵器,TEE0°封堵完全,压缩比 21%,无残余血流

该例「房颤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心血管病院在房颤和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使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随着这项技术的开展,将会有更多的房颤患者从中获益。

科普时间

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临床研究显示 57% 的瓣膜性房颤血栓和 90% 的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均来自左心耳,因此左心耳也被称为房颤患者中风的「罪恶之源」。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动脉血流漂移,可以堵在沿途的任何一个分支血管,引发灾难性事件如:脑血管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 5 倍,并且心源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左心耳封堵术就是将房颤患者血栓来源的左心耳堵上,这样即使不服用抗凝药物,也不会发生血栓从左心耳内掉出的情况,从而避免血栓栓塞发生。左心耳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国际上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新方法,它能从源头消除左心耳形成血栓并脱落的隐患,达到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效果,且术后患者仅需服药待封堵器被心内组织覆盖后,就无需再长期抗凝,其由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会大大降低。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