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9-21
原创

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肺动球囊扩张术打通肺血管!

9 月 16 日,东阳市人民医院首例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在 DSA 下顺利开展,成功为一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毛病。据悉,该手术的开展,开创了医院肺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医院肺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位于全省前列。

胸闷胸痛 11 年, 竟是源于这一凶险疾病

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肺动球囊扩张术打通肺血管!
图片素材来源于千库网

十一年前的一天夜里,金阿婆和往常一样早早地睡下。可谁知到了半夜,她突然被一种憋闷感给闷醒了。坐在床上,金阿婆调整着呼吸,但还是感觉到胸闷闷的,同时前胸部也隐隐作痛。这种感觉让金阿婆难以入睡,就这样一直熬到了天亮。

那天后,这种胸闷胸痛的症状就时有发作。去年年底,金阿婆因为冠心病住进了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病房,在查冠脉 CTA 时,提示她的双侧肺动脉多发栓塞。今年 5 月,金阿婆又在呼吸科做了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金阿婆的症状符合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肺动球囊扩张术打通肺血管!
图片素材来源于千库网

据心脏外科杨明烽副主任医师介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血流不畅,为了维持循环,肺动脉内压力只能升高,继而造成右心功能衰竭,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远期并发症。

简单比喻,即肺动脉这个管道堵塞,心脏只能更费劲地收缩才能维持血液循环,心脏长期费劲工作,继而劳损,心肺崩溃,病人死亡。

杨明烽副主任医师解释,患者患有肺动脉高压是相当危险的,有「心血管癌症」的绰号。以其中一个类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为例,没有适当的治疗, 肺动脉内平均压力>40 mmHg 的患者 5 年生存率为 30%,肺动脉内平均压力>50 mmHg 的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10%,即百分之九十的患者五年内会死亡。

要求精细,手术顺利进行

针对金阿婆的病情,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联合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了多次病例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此时金阿婆的平均肺动脉压已达到 62 mmHg,远远高于正常值,但右心功能尚可,肝肾功能正常。结合金阿婆已经有 76 岁的高龄。综合评估后,决定为金阿婆施行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

杨明烽副主任医师介绍,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又称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是利用导管造影对闭塞肺动脉进行定位,再经导丝通过闭塞部位,然后用球囊扩张狭窄病变或者开通阻塞血管的介入技术。目的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肺灌注,最终减少右心室后负荷并防止右心室衰竭。

由于在手术过程中要将血管进行扩张,同时导丝也会进入一些传统方式不好达到的支血管内进行疏通,整个过程如同绣花般,一点都不能有差错,因此对医生的技术和耐心都是巨大的考验。

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肺动球囊扩张术打通肺血管!

手术台上,心脏外科杨明烽副主任医师与呼吸科诊疗组长王海军在介入室医护人员的配合下为金阿婆实施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手术中,医生经股静脉导入导管至右肺动脉,通过造影发现金阿婆右肺动脉各段动脉存在狭窄性病变,其中有部分完全闭塞。紧接着,将球囊依次进入各肺动脉段,对病变处进行球囊扩张。整个过程十分顺利,手术成功!

东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肺动球囊扩张术打通肺血管!

术后,金阿婆胸闷、气短症状和血氧饱和度得到明显改善,无任何并发症。经过后期的康复治疗,终于顺利出院。

杨明烽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数量众多,治疗方法有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和药物治疗。PEA 手术创伤大、手术难度高,而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是一种创伤小、适应症更为宽泛的介入方法,可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肺动脉,改善肺动脉的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力,最终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运动耐力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右心功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