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13
原创

疫情三年近 60 台次 ECMO 锤炼重症精兵 武汉市肺科医院 ECMO 撤机存活率实现 100%

2 月 8 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 ICU,依靠 ECMO(人工膜肺) 30 余天,成功打败新冠病毒的 74 岁患者王师傅成功撤离 ECMO,开始依靠自身肺功能生存。这是本轮疫情中,该院第三例成功撤机的患者,也是全市依靠 ECMO 时间超过一个月,且成功脱机的罕见病例。三年疫情,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将生命支持技术玩转成为他们眼中的「常规操作」,成为有效应对疫情重症救治挑战的战略重器。

截止 2 月 7 日,武汉市肺科医院 ICU 内,仍有 6 名极危重症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其中两人借助于目前最顶尖的生命支持设备 ECMO,临时代替被病毒击垮而失去肺功能的肺,进行工作。医生的工作,一方面保障这些生命支持设备的运转不出任何差池,一方面尽全力尽快把在病毒面前败下阵来的肺,唤醒、救好,恢复功能,并在 ECMO 撤机那一刻,让它「复工」。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运作起来,犹如高空走钢丝。在这里,每一台设备都是守护生命的精密仪器,需要精准应用;每一根管路都是生命维持线,需要呵护、协调;每一个数值都蕴含救治「密码」,需要专业解读、预判;每一次操作都是与病魔的一场战斗,必须天衣无缝,方能万险中打开生命之门。

这还不是全部,医生陪患者「走钢丝」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应对众多基础疾病、并发感染的横空袭击。

对王师傅的救治更是如此。去年 12 月底,王师傅从市内一家大型三甲医院转来,血氧饱和度仅 38%(正常为 95-100%,低于 80% 为重度缺氧),处于极度呼吸衰竭中,双肺全白,失去肺功能。而代表自身免疫力标志的 T 淋巴细胞仅为 8 个/mm³(细胞每立方毫米)(小于 200 个/mm³即可被判定为免疫缺陷),这预示着其自身免疫防线彻底崩溃。更要命的是,患者还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这种感染少见且致命,预后不良。国外报告病死率 10%~50%,平均 40% 左右。另外,他还患有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说:「如果是 3 年前,遇到这种病人,我们的治疗手段也很有限。但三年里,经历了近 60 台次 ECMO 救治过程锤炼后,我们的医护团队已经熟练掌握了 ECMO 相关技术。不仅有成熟的技术手段,更有敏锐的预判能力和正确的临床应对策略。这就如荒原中驾车,不仅有驾车技术(基本能力),更有导航技术(预判能力),遇到障碍,还有开山、架桥的技术(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这样才有陪患者到达终点的可能。」

一进市肺科医院,王师傅就被立即安排上了 ECMO。大约一周后,他的各项生命体征就趋于正常,两周左右,新冠病毒载量和相应的感染以及合并的卡氏肺囊虫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 月 8 日,王师傅被成功撤离 ECMO,目前各项指标稳步好转,其他各类生命支持设备正在序贯撤离,肺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值 70% 左右。

病房里,另外两名使用 ECMO 的患者,也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周陆续脱机,对此胡明的眼里充满了信心。

他说,如今,对于新冠导致的 9 级患者(新冠感染按照病情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 10 级。10 级代表濒死或死亡。而 9 级通常指需要依靠 ECMO 救治,才能存活。)在这轮疫情的尾声,9 级危重症患者救治成活率接近 80% 左右,较 3 年前有极大的提高。

疫情三年近 60 台次 ECMO 锤炼重症精兵  武汉市肺科医院 ECMO 撤机存活率实现 100%
护士长钟小锋等正在为撤下 ECMO 的患者进行护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