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1-30
原创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2023 年伊始,宁城县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团队迎来了心律失常介入领域的「心」突破——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电生理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75 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病率可达 10%,心房的激动频率可达 300-600 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频率可达 100-160 次/分,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长期的房颤还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肌基质改变。

此次手术患者为中年女性,房颤的问题已经困扰患者 10 余年,患者反复发作心悸、胸闷不适。近期由于症状发作频繁到我院心血管内二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了房颤的危害和手术的过程。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术前心电图

为尽快解决患者病痛,心血管内科团队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来院手术,并完成病例讨论。患者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结合患者意愿决定为其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并制定了详尽的围手术期管理和规范化术后随访方案。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术后心电图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术中影像

手术从腹股沟(大腿根)插入一根直径 2-3 毫米的导管,导管一路前行直达心脏,穿过房间隔送入至左心房,利用三维标测技术定位心房与肺静脉连接的部位,通过释放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形成「环形疤痕」,将引起房颤的「肺静脉异常激动」阻断在肺静脉内,使之不能传出至左心房,同时该患者右房上腔静脉仍有房颤触发灶,故于右房上腔静脉进行消融至患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术后患者感受良好。

此次手术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使导管定位精准、操作灵活,减少射线照射时间,有效地保护患者、减少损伤,术中未全麻,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始终保持清醒。术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宁城县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介入诊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宁城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宁城县中心医院将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造福更多百姓。

「心」突破,让「持续狂跳」的心不再「颤动」——宁城县中心医院完成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小科普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不协调的心房电激动和无效的心房收缩。

房颤的主要危害:

1、脑卒中及血栓栓塞;2、心衰;3、心肌梗死;4、认知功能下降、痴呆;5、肾功能损伤;6、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

射频消融术介绍: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微创技术,将很细的导管放入血管,到达心脏内发病位置后释放射频电流消除「病灶」。

哪些房颤患者适合做导管消融?

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根治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法,以下情况优先推荐做导管消融:1. 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2. 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 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房颤,高度怀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4. 新诊断(1 年内)的房颤。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