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08
原创

新生儿出生 15 分钟败血症休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出动……

新生儿败血症休克 生命危在旦夕

10 月 22 日晚上 9 时,一足月女婴出生 15 分钟后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疑似患有早发型败血症,生命危在旦夕!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值班医师杨伟丽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与值班护士乘坐救护车直达县里将新生儿带回医院抢救,一路上历经呼吸衰竭、休克等重重困难,经多次抢救,终于将宝宝安全带回医院治疗。11 月 3 日,家人已带着宝宝平安出院。

1 救护车上的抢救

据了解,这名新生儿出生后一般情况良好,但 15 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考虑到患儿母亲于孕 35 周时检查发现阴道分泌物 B 族链球菌(GBS)感染,期间未进行治疗,县医院医护人员疑似新生儿患有早发型败血症。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接到该县医院电话求助后,立刻派杨伟丽医生和曾巧华护士前往县里抢救。两人于晚上 11:30 到达县医院,经检查该患儿血气分析提示重度酸中毒(pH 6.926),存在呼吸衰竭、休克,情况异常凶险。

新生儿出生 15 分钟败血症休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出动……
黑夜中的救护车

经杨伟丽医师抢救后,患儿呼吸困难改善,病情趋于稳定,遂立即将新生儿送上救护车,转回桂医二附院进一步治疗。

然而,在转运途中(凌晨 01:40)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伴有肢体抖动,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50-60%,心率<60 次/分左右,肺部可闻及明显的湿性啰音,患儿随时有发生肺出血可能。

面对狭小的空间、颠簸的路况,杨伟丽与护士克服困难,再次进行紧急抢救。经胸外心脏按压、改复苏囊正压通气、纠酸、肾上腺素等紧急处理,25 分钟后,患儿心率恢复至 120 次/分,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至 80% 左右,气管导管内也不再有鲜血涌出,生命体征逐渐恢复。

两位医护人员和随车的家属、司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2 事后回忆

因为救护车上人员不足,杨伟丽副主任医师需不间断为患儿进行心脏按压,护士需配药、给药。紧急情况下,患儿父亲也在护士的指导下帮助按压复苏囊进行正压通气,事后患儿父亲回忆「我只知道按照护士说的要点去按压复苏囊,好在护士配药非常快,很快就接过了我手中的复苏囊,如今回忆起来,真是敬佩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死神搏斗。」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伟丽副主任医师说,「与平常在医院内组织的抢救不一样,在救护车上的抢救难度更大,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坚持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还要指挥抢救,准确无误的下医嘱给护士用药,一旦我放弃了,那眼前这鲜活的生命就不会有存活的机会了,我一定要让她活下来,看看这美好的人间。」

新生儿出生 15 分钟败血症休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出动……
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

救护车在夜晚的街道疾驰,鸣笛声穿透了黑夜,我们都坚信着,只要不放弃,就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第二天凌晨 2:10,患儿平安抵达医院新生儿科,在科室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 11 天的治疗,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完善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头颅 MRI 提示右侧顶部头皮软组织损伤,无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改变。

11 月 3 日,患儿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时患儿精神反应好,吸吮吞咽功能协调,能完成奶量,一般情况良好。

新生儿出生 15 分钟败血症休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出动……
11 月 3 日,新生儿顺利出院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