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14
原创

APBMT 2022 | 赵永强医生:首次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恶性血液肿瘤,更换供者及减低强度的二次移植安全有效

第 27 届亚太地区血液和骨髓移植年会(APBMT 2022)已于 2022 年 10 月 6 日-9 日盛大召开。APBMT 会议是亚太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旨在全面介绍骨髓移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 APBMT 大会上,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吴彤主任团队赵永强医生 报告了「SECOND ALLO-HSCT WITH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IN  RELAPSED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减低强度预处理及更换供者的二次 allo-HSCT),【摘要号 16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恶性血液肿瘤的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针对首次 allo-HSCT 后复发的患者,二次 allo-HSCT 如何更加安全有效,是临床不断探索的热点。该研究中,吴彤主任团队赵永强医生团队针对第一次 allo-HSCT 后复发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采用更换供者、减低强度(RIC)预处理方案的第二次 allo-HSCT,并在移植后进行靶向维持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45 例接受二次 allo-HSCT 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24 例 B-ALL、4 例 T-ALL/LBL、15 例 AML、2 例 MDS)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移植后复发(无关供者移植 11 例,单倍体移植 33 例);中位年龄为 25(7-55)岁。第二次 allo-HSCT 前 34 例患者疾病状态均为完全缓解(CR),11 例未缓解(NR);44 例患者更换了二次移植的供者,根据血液和免疫系统遗传易感基因以及造血和免疫功能检测,筛选更优的移植供者。RIC 方案主要采用全身照射(TBI)/氟达拉滨(FLU)为主(n = 38)或白消安(BU)/FLU 为主(n = 4)的方案。2 例患者接受了全骨髓照射(TMI)/FLU 方案,1 例患者接受了 BU/克拉屈滨为基础的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预防应用环孢素、霉酚酸酯、短程甲氨蝶呤和 ATG。19 例患者在移植后接受了长达 2 年的靶向药维持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了持久植入。II-IV 级和重度急性 GVHD 的发生率分别为 20.0% 和 8.9%;局限性慢性 GVHD 发生率为 20.0%,广泛性慢性 GVHD 发生率为 22.2%;CMV 和 EBV 再激活的发生率分别为 28.9% 和 6.7%;15.2% 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均为 I 级或 II 级。中位随访 13(1-38)个月,所有患者的一年无病生存(DFS)率、总生存(OS)率和累计复发率(RI)分别为 71.4%、79.8% 和 28.6%。8 例患者死亡(复发 7 例,感染 1 例)。非复发死亡率 (NRM) 仅为 2.2%。CR 患者的一年 RI 显著低于 NR 患者(16.9% vs. 49.7%,p = 0.021);CR 患者的 DFS 高于 NR 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78.9% vs. 51.9%,p = 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二次 allo-HSCT 前获得 CR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针对第一次 allo-HSCT 后复发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通过更换供者、RIC 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策略,第二次 allo-HSCT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 OS 和 DFS,以及较低的 NRM 和复发率。 第二次 allo-HSCT 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移植前的疾病状态。

赵永强医生谈

APBMT 2022 | 赵永强医生:首次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恶性血液肿瘤,更换供者及减低强度的二次移植安全有效

恶性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预后很差。我们采用更精细的供者选择体系和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良好的结果。二次移植采用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既减低了毒性、提高了安全性,又能减少并发症降低非复发死亡率,结果显示也体现了强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二次移植前疾病缓解的患者,获得更高的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

所以不管是第一次移植还是二次移植,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对移植结果的影响都是最重要的,在缓解的状态下抓住时机移植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不能获得缓解的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几乎没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而进行二次移植仍可以使一半左右的患者获得疾病缓解,从而有望获得治愈。长期结果仍需更长时间随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