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08
原创

久坐不动、「三高一低」 ,这种癌易找上门 医生:说你呢,还不快动动

上班八小时,你自己数数,站起来过几次?久坐不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小肚子日渐凸出,肠道怠工,吃下去的东西不消化,积食、胀气、便秘,长期以往也会增加肠癌风险。

另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结直肠癌风险。

与痔疮相似

早期发现癌变可治愈

小余今年 31 岁,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按时按点吃饭,常常是白天工作间隙用零食充饥,晚上加班到深夜后和同事们一起大吃大喝。近两个月,她感到肚子隐隐作痛,大便次数增加,有时候大便还混有暗红色的血液,这让她担心不已......

上网一番搜索后,认为自己应该是得了「痔疮」,于是就在药店买了痔疮膏外用。可是,用了半个月,症状并没有减轻。

随后她到我院就诊,我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庄競接诊,庄競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告知小余,肚子痛和便血不是痔疮引起的,很可能肠道有其他的问题,建议做个肠镜检查。

肠镜结果显示,她的直肠上长了肿瘤,是一种直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腺癌。因为发现较早,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这让小余难以接受,庄競安慰她:「很多人把结直肠癌称为『吃出来的肿瘤』,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是肠癌的诱因之一。另外,久坐不动也是发病诱因,注意多运动,健康饮食。」

和吃有关?小余心想:「我也没吃什么呀。」

她翻阅着自己的朋友圈,开始思考。原来平时在朋友圈晒的胡吃海喝,每一个放纵的瞬间,自始至终都像张结实的网逐渐将她吞噬,最终导致身体响起了红灯——肠癌。

管住嘴、迈开腿

不给癌症可乘之机

庄競表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高发癌种之一。以往结直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高发年龄在 50 岁以后。

近年来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上 30 岁以下的青年人群罹患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01 肥胖

研究结果显示,在 50 岁以下人群,肥胖与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尤其胖在肚子上的人,肠癌的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的 1.5—2 倍。

02 「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

「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这种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风险。少吃红肉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素食或低肉饮食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03 久坐不动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忙起来的时候可能连上厕所都顾不上。长期如此,可能演变成憋大小便的习惯,排泄物在肠道中停留过久,一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被反复吸收,会直接诱发肠癌的发病。

04 吸烟饮酒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肠癌的风险性要高 34%,吸烟的年头越长,肠癌的死亡率越高。酒精会促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05 家族遗传

肠癌也是具备家族遗传倾向的,如果家族中有多人都出现了该疾病,那么其他人应该定期检查身体。

养成良好习惯

做到防患于未然

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李静说:「生活中,我们要重视结直肠癌的预防,从微小的生活细节入手,防患于未然。」

注重饮食

每天吃足够果蔬。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应吃 2 份水果或 5 份蔬菜,可降低患肠癌几率。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和清淡食物。

李静建议,多吃魔芋、大豆制品、藻类等,都有助降低结肠癌风险。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脂、鱼子、鱿鱼等。不吃油炸食品。

定期体检

出现五种症状需及时就医。正常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便中带血或黏液;近期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腹部可触及肿块等。庄競建议,以下五类人最好定期检查。1、大便时有不良习惯,例如如厕时看书报,容易引发肛肠疾病。2、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3、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喜欢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4、患有肛肠疾病,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5、有家族史以及做过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良好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早晨起床和吃饭后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时段,可以早起一会,留出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果早晨没有排便,可调整到晚饭后,最好先做半小时运动,刺激大肠蠕动,有利排便。适当晒太阳。有研究者认为维生素 D 对肠癌有一定预防作用。因此,长期在写字楼工作的上班族,最好每天能抽出时间外出运动,晒晒太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