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31
原创

51 名英雄逆行驰援上海 59 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胜利凯旋

「感恩湖北逆行驰援,致敬英雄凯旋平安!」5 月 31 日,上海虹桥火车站。欢送的大巴车和道路两侧,拉满了横幅,警车一路鸣笛开路:上海以最高礼遇,欢送逆行驰援的湖北援沪医疗队。

51 名英雄逆行驰援上海 59 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胜利凯旋
51 名英雄逆行驰援上海 59 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胜利凯旋

13 点 54 分,由上海虹桥开往武汉火车站的高铁 G1720 次医护专列,在依依不舍的欢送声中缓缓驶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51 名第一批援沪医疗队队员在结束 59 天的支援任务后,离开奋斗过近两个月的「战场」,于当日下午 17 点 25 分顺利「回家」。

此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 20 名医护组成的重症团队,还在上海九院北区 ICU 内,继续守护重症患者。他们将于 6 月 10 日返回武汉,也将是最后离开上海的湖北援沪医疗队。

51 名英雄逆行驰援上海 59 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胜利凯旋
51 名英雄逆行驰援上海 59 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胜利凯旋

「武汉经验」助力上海方舱抗疫

「本次支援上海,任务光荣责任重大!」4 月 3 日的援沪医疗队出征壮行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一再叮嘱出征队员们,「武汉人民知恩图报,此次出征既是逆行驰援、也是感恩回报!」

4 月 4 日,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援沪医疗队党支部书记兼领队沈波和护理组长刘艳,即进入当时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实地探访。作为 2020 年武昌方舱医院的队长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结合上海抗疫工作的实际情况,与上海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反复沟通商讨方案,进一步完善入舱工作各项预案。医疗队员陈蕾则带领同伴们一起,在酒店里通过视频,向 2020 年驰援武昌方舱医院的上海华山医院卫尹护士长学起了简单的上海话,方便入舱后与本地患者沟通。

4 月 6 日 20 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第一组 32 名队员正式入驻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始了湖北援沪医疗队第一个「方舱夜班」。作为组长单位,他们联合各成员医院负责新国博方舱 W3 舱内 1300 余名轻症患者的治疗。

「这是一种重新拿起武器,回到战斗阵地的感觉。」医疗队医生昌金星,用手机视频记录下自己首次进入上海方舱医院的感受。「上海新国博方舱里的患者人数虽然比当年武昌方舱多几倍,但总体情况还算平稳。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慌、不乱。」经历初次进舱「大考」,队员们对打赢上海疫情防控硬仗充满信心。

很多轻症病人刚入住方舱治疗时焦虑不安,安抚情绪和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成了当务之急。借鉴当初武昌方舱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将「红色方舱」经验移植到上海。

4 月 10 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党支部的组织发动下,由舱内患者中的 15 名中共党员组成的新国博方舱 W3 病友临时党支部建立起来。这也是上海方舱首个建立的病友临时党组织。通过党员先锋组织病友们互帮互助,立刻扭转了方舱初期较为混乱的局面,确保了方舱的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规范、高效运转。 

转战亚定点医院彰显救治能力

4 月 22 日,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部分区域升级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接管了上海新国博亚定点医院 W1 舱二组,一共有 260 张床位,其中重症监护病床 20 张。

沈波副院长介绍,最多的时候,他们负责亚定点医院收治患者超过 250 人,其中重症监护病床最多时收治了 18 位患者。收治的患者中 60 岁以上的患者占 70% 以上,其中患者最大年龄 100 岁,且大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帕金森病等基础疾病,90 岁以上长期卧床的老人有 5 位。收治的患者中,失能或失智患者占 20% 左右。这都给医疗团队的医疗、护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不过远在 1000 公里外的武汉,还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00 余位专家组建的「第三支援沪医疗队」,做为援沪医疗队的坚强后盾。在医院的精心组织下,不定期开展的「云端」会诊持续提升着新国博方舱医疗救治能力。96 岁的患者王奶奶,胸闷咳嗽且患有房颤、心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病史,就受到了来自武汉的「医疗天团」的网络会诊。专家团队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听取了赵东等援沪医疗队员对 W1 舱病区复杂患者的病例汇报后,给出了及时专业的诊疗方案,确保她转危为安。

支援上海战疫近 2 个月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度重视驰援抗疫工作。万红慧书记、王高华院长要求及时开展远程会诊,将武汉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输送到上海抗疫前线。「舱内患者除新冠之外,还有很多基础疾病亟待救治,以互联网医院平台借助医院大后方的力量,得到顶级专家的专业支持,能进一步提高对普通型和有基础疾病的轻型新冠感染者的诊治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症的发生,使前方医疗工作更有底气、更加顺畅。」沈波副院长感慨地说。

据统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支援 59 天,协同其他医疗队在上海新国博方舱 W3 舱共救治患者 1448 人,后期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后收治 3318 人,实现患者「零死亡」。

同心守「沪」、人民「卫」你

「感谢湖北来的专家,要不然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5 月 2 日上午,上海新国博亚定点医院 W1 舱 II 病区内,反复胸闷、胸痛的李婆婆,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专家及时准确诊断为高危胸痛患者,随时可能急性心梗发作,并及时协调转出方舱救治。出舱时,躺在转运床上的老人,举手向救治她的心内科黄兵医生等人敬了一个礼。

「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受命驰援上海,必将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尽全力回报 2020 年全国人民支援武汉的恩情。」这是全体 51 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员的共同心声。

在方舱较为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医护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尽最大努力带给患者们最大程度的精准医疗和暖心服务。

93 岁的张奶奶,81 岁植入心脏起搏器,入住方舱后一度生命垂危。援沪医疗团队给她进行了联合医护查房拯救生命,程惠玲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还每天为她梳头,定期修剪指甲……援沪医疗队还给老人送来了医护人员亲手绘制并签名的定制版「大白服」:黄鹤楼、松鹤延年以及精心绘制的祝福语纷纷呈现,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5 月 1 日当天,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上海新国博亚定点医院 W1 舱开展「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主题党日活动,为舱内患者送暖心礼物、精心照顾残障等特殊患者,展现「同心守沪、人民卫你」的坚定决心。

5 月 12 日,第 111 个国际护士节当天,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的工作人员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护理队员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一位曾在上海新国博亚定点医院 W1 舱救治康复的残障患者,将自己独立完成的画作《山岚之光》,赠送给来自湖北的「大白们」,感谢他们逆行驰援上海,更感谢他们对特殊残障患者的悉心照顾。5 月 13 日,这批共 57 名特殊的残障患者,已全部康复出舱。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 3 年后考取武汉大学学医,穿上白大褂成为像你们那样了不起的人!」5 月 18 日,15 岁的李同学在经过 8 天的救治后,从上海新国博亚定点医院 W1 舱 II 病区康复出院。出院时,她与精心照顾自己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的赵东等医护们,定下三年后的「珞珈之约」「同袍之约」。

「再见了上海,我们回家了。」31 日离开上海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第一批援沪医疗队员们挥动着小红旗,看着慢慢恢复生机的上海街道,不舍而又自豪。「2022 年的上海,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