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26
原创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春风和煦,长宁区北虹路上,往日喧哗的中环高架一片寂静,人行道上却有许多身影来来往往,他们穿着轻便的衣服行色匆匆。这是上海市同仁医院到一处保障酒店的必经之路,检验科有 10 人入住其中。为了减少封控对出勤的影响,每天两点一线,为长宁区的核酸检测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接连封控 人员闭环

四月初浦西进入封控模式,疫情当下最紧缺的就是核酸检测人员,他们作为高危人群必须进行闭环管理。科里的年轻人纷纷第一时间报名,按照日-日-中-夜的排班投身核酸检测工作。说好的七天换防,七天后大家又纷纷申请进入下一轮,「领导,我比较熟悉现在的工作模式,我再上一周吧!」新一轮搬进来,上一轮搬出去,大家依旧坚守一线工作。人员更替,不变的是对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人员紧张 夜以继日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应急,科室尽量安排大家入住医院附近的酒店,「自行闭环」工作,一周回一趟家,在楼下跟家人交换一下换洗衣物,带上一点爱心补给,又匆匆赶回酒店。午饭时间的休息区,经常有同事走到角落,拿起手机和孩子视频。疫情下新时代的一位位「大禹」,在上海疫情中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排头兵,是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肩膀担起时代的责任。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社区追阳 长宁有我

随着上海一次次的核酸筛查,一个新的任务应运而生——「追阳」,即混管核酸异常或社区抗原异常人员重采单管进行检测。由于标本量大、送检时间不定,检测任务进一步加重。即使凌晨一两点送来的标本也要按规定在七点前完成检测和上报。有时夜班一个人忙不过来,同事会自愿留下帮忙完成所有的报告再下班。

一批批样本,一条条曲线进行分析,不错发任何一张报告,也不漏报任何一个阳性,「我们不能有错,因为每一个样本,每一份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任务繁杂 忙中有序

随着上海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测人群逐渐涵盖了各类应急保障、院内急诊、抢救通道、方舱医院、隔离酒店、全市大筛、社区追阳等多个层面。在盛慧明副院长和徐伟红主任的关心指导下,核酸检测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我们采取分号段的方式区分样本来源和优先等级。」左雪梅主任说起来如数家珍:「1-3000 号是加急号;20001-40000 号是一处隔离酒店入住者……」实验室检测人员只要一看号段就能排出检测的次序,并对样本迅速检测,如有异常立刻复做传报,减少发热门诊患者之间的感染风险。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由于样本量大及阳性标本多,为避免污染,两个实验区域每天轮流做消杀。「核酸提取仪一定要用酒精擦干净,照半个小时再关机,一定要用消毒液擦物表,仔细拖地,紫外灯尽量多开一会。」谭美玉老师每天都不厌其烦地交代夜班同事消杀注意事项:「如果污染了,就要大批复做,耽误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时间,也影响许多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我们一定要小心。」

身披战袍的检验超人:每一份核酸报告都关系着一个家庭

检验科的每位同事都是身披斗篷的超人,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穿上大白后却都暂时放下了原本的身份,成为勇往直前的抗疫工作者,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但默默无闻,用汗水换来一份份检测报告,他们是一群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为消灭疫情拼尽全力。

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曙光就在眼前,检验科将坚定不移地为打赢上海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