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17
原创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本次吉林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团队白衣执甲,千里驰援。但这些医护人员作为病毒与患者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在与疫情零距离殊死搏斗时,面对的是无处不在的生死考验,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因此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驰援长春工体方舱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抵达当天即开辟了第二战场——医护心理保卫战云战场,隔空以专业有效的帮助与疏导,为方舱医护人员戴上别样「心理云口罩」。

搭建实时心理咨询高速路

做医护身边的虔诚「树洞」

4 月 3 日,长春工体方舱开舱,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第一批进入方舱,第一时间将「实时心理咨询高速路」搭建进舱,在醒目位置张贴了心理咨询二维码,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医护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服务。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一对一心理咨询中

第一位接受这项服务的是一位 95 后护士,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彭应君在线接待了她。「病毒的无孔不入超乎了我的想象,」这位队友说,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她出现了焦虑情绪,担心被感染,出现了睡眠障碍、多梦,「我反复检查核酸结果,总觉得手没洗干净,防护服没穿好,担心职业暴露……」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彭应君耐心地倾听,帮助她梳理自己的情绪,并用自己的援鄂经历教她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经过她的线上干预,这位队友反馈:「感觉好多了,有一种找到同志的感受。」

据悉,早在 3 月 31 日接到援吉的紧急命令时,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鉴于丰富的重大公共事件医疗援助经验,不仅第一时间将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编入了医疗队,还专门针对此次行动,编制了电子版的医护人员心理防护宣传资料。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副院长刘阳表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基本都有两个疫区,一个在社会上,一个在心理上,防护措施除了戴有型的口罩,同时也要戴上心理防疫「口罩」,「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引导医护人员正确面对防疫工作,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牢固的心理健康防线。」

「吐槽」大会、「火锅云点餐」

援吉医护心理减压方法很「别致」

「我今天遇到个患者,声音多好听的,但就是不配合我……」

「夜深人静就很怕,想听听家里人声音,又怕吓着他们……」

「今天凌晨有点饿,想念老妈煮的香肠。突然发现那位老年痴呆老爷爷又起床到处走,赶忙喊他,情急之下竟然喊成了『诶那位香肠』,吓得我差点把自己舌头咬了……」

这是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线上视频「吐槽会」上的一幕。这个「吐槽会」每晚都会开,刘阳主持,不进舱的队员都参加。大家畅所欲言,把当天所有的情绪都纾解出来,然后带着一份轻松愉悦下线。由于减压效果明显,这个「吐槽减压法」后来在方舱医疗队之间盛行。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遇到突发事件,遭遇了极致的压力又怎么办?刘阳推荐了「望『锅』止渴」法。「现在还没睡着的统统上线,吃大餐!」4 月 9 日凌晨,一条群消息「炸」出了一群队员。「现在还在线的,肯定是压力太大睡不着的,我们就来个云点餐吧,」刘阳在群里说,「先上个我们四川的火锅儿,大家想吃什么菜,先点起走,等我们凯旋后第一时间就把火锅吃起!」 

「耗儿鱼!」

「九尺鹅肠!」

「肫花儿!」

「我的油碟里要一半蒜蓉一半香菜!」

群里瞬间沸腾起来,因为这个「云点餐」,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期待中,一场蔓延的焦虑情绪就这样被消弭得无影无踪。

刘阳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刚进舱不久,线上心理调查、心理咨询获得的数据显示,大家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在零距离直面新冠病毒时不可避免产生了情绪的波动,却难以接纳自己的这种正常情绪反应,「有的人会觉得,我怎么会有这些反应,心慌,紧张,失眠,焦虑,甚至总是想哭,他们不太能接受自己出现这些悲观情绪。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实际上第一步就应该学会接纳和接受自己的情绪,知道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应激反应。」针对这些问题,刘阳与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后方心理专家深入交流后,才想出了很多「别致」的心理减压法,深受医护们欢迎。

关注「医二代」心理健康

打好「亲情牌」免除医护「心病」

为爱逆行,但子女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也是压在很多援吉医护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那么,刘阳是怎么搬开这块石头的呢?

刘阳对接了后方的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团,请他们一对一与援吉队员们的子女建立联系,通过视频联线、电话等方式加强沟通关怀,及时疏导解决他们因远离父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同时,一堂特殊的「家长课」视频,也被后方的心理专家团录制好,推送到了前方队员的微信中。视频中,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科主任王丹指出,父母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是在这种不断模仿的过程中,他们从「生物人」逐渐成长为「社会人」。

长春工体方舱第二战场开辟:别样「心理云口罩」为援吉医护护航

战疫医护人员,其子女通过观察父母所表现的英勇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形成了正强化,孩子反而能从中获得正向的激励。「你们在前方放心,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对我们的『医二代』们开展『爱的教育』,通过让孩子获得情感体验,把爱心、利他、责任的种子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爱的能力』,继而生发为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爱情怀。」

王丹还给队员们布置了亲子作业——有时间就与孩子们开展线上亲子聊 10 分钟。很多援吉队员深切感到「孩子变了,原来他们已经懂得这么多道理」。

除此,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对援吉队员们的亲属进行了慰问,并对其实际困难给予了有效解决。

打好了「亲情牌」,彻底免除医护「心病」,援吉医护人员们纷纷为医院点赞,表示再无后顾之忧,一心战疫,早日夺取战疫胜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