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02
原创

小小身体 大大能量——「胶囊起搏器」为 73 岁老人生命续航

近日,四川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患者江婆婆植入「胶囊起搏器」——Micra 无导线起搏器。

小小身体 大大能量——「胶囊起搏器」为 73 岁老人生命续航
这个胶囊般大小的起搏器,成为 75 岁老人「续航」关键

今年 75 岁的李大爷因持续性头晕、心悸、乏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做了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房颤伴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跳达 7.0 秒,被诊断为病窦综合征。

这种疾病会心跳次数变得缓慢,甚至突然停跳,引发患者头晕、黑蒙、晕倒、抽搐发作,对于高龄虚弱合并白血病的李大爷来说十分危险,植入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治疗该病。

但是,说到做手术,李大爷和家属都犹豫了。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术后囊袋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医生团队和家属都担心李大爷身体无法承受手术风险。

四川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决定首选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与李大爷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择期进行了手术。

手术仅花费了 40 分钟,蔡国才、唐波带领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和介入室医护人员完美配合,经股静脉入径,顺利为李大爷植入 Micra 无导线起搏器。

小小身体 大大能量——「胶囊起搏器」为 73 岁老人生命续航

术后李大爷情况稳定,起搏器各项参数测试正常,第二天李大爷惊讶地问医生,「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它(心脏起搏器)的存在?还可以下床自由活动?」

更可喜的是,以前的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这枚小小「胶囊」,有多大的能量? 

Micra 无导线起搏器别看它就只有一颗普通胶囊大小,常规起搏器的功能它可一样不少,而且其无需电极导线就可以进行起搏治疗,无额外的程控附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频率应答,具有完整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

据四川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蔡国才介绍,Micra 无导线起搏器目前是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相对于传统起搏器,总体体积减小 93%,仅有一枚硬币大小,重量仅为 2.0 g,形同胶囊,因此也被称为「胶囊起搏器」。植入后可以用 10-15 年,免去了患者住院更换电池的苦恼。

手术植入时间更短,植入后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出现感染等问题。

术后 6 小时患者就能如常人一般下床活动,无囊袋、无电极,不影响患者的美观度和活动度,还兼容 3T 的 MRI 核磁共振扫描,给许多被相关适应症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哪些人群适用「胶囊」起搏器?

01 特殊疾病人群

比如囊袋反复感染、静脉闭塞等患者。

02 追求美观人群

不想因起搏器植入而影响职业发展,或者不想在胸前留下疤痕囊袋的爱美人士。

03 合并其他复杂疾病患者

如肺气肿、血液透析等有其他疾病,并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04 高龄患者

高龄患者植入传统起搏器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05 青少年人群

传统起搏器在体内的导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且由于身高的增长,导线可能会因受到拉扯而引起损伤。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