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1-14
原创

冬季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夏季高 50%,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袭很重要

冷冷冷!

受到 2022 年第一波强冷空气影响,上海人民再次开启「瑟瑟发抖」的冬季模式。

「上海太冷了,没人可以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上海的冬天真冷啊,被风吹得脑瓜子嗡嗡的」……网友们直呼:厚外套、羽绒衣、秋裤、手套围巾都安排上了,可还是抵挡不了冷空气的侵袭!

心内科医生提醒,天气寒冷,注意保暖,更要加倍呵护我们的心脏!研究表明:冬季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夏季高 50%。

冬季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夏季高 50%,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袭很重要

2018 年,英国心血管学会会议上公布了一项研究,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最寒冷的月份 (11 月至次年 4 月),死于严重心脏病发作的 30 天内的风险比最温暖月份高出近 50%。也就是说,冬季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更高!

冬季心脏病死亡风险比夏季高 50%,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袭很重要

那么,为啥冬天发作的心脏病会更致命呢?

天佑医院心血管内科雷著斌主任介绍,冬天心血管疾病高发,关键原因就在「冷」。「冷」给心血管疾病带来以下不良诱因: 「冷」导致血管收缩。寒冷常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心绞痛、心梗发生的概率。

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可见冷刺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冷」导致血压波动大。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会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

室内外温差大,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等,心血管病发生率及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也大大增加。「冷」导致饮食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寒冷冬季,人们往往更喜欢摄入高热量食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会增加患者心脏病、卒中发作的风险。

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如何护理?

01 不能随意进补

许多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炖汤以及炖肉等食补大受欢迎,孰不知这种盲目进补的方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大为不利。冬季本来运动量就比较少,如果大量进补,则会导致血脂或尿酸增高,最终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

02 不能用冷水洗脸

有些人习惯用冷水洗脸,但冬季切忌冷水洗脸,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皮肤接触冷水时,血管会因为受到冷刺激而突然收缩,促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增大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冬季早晨要用温水洗脸。

03 洗澡时间不宜太长

洗澡时过高的水温所产生的水蒸气会争夺浴室中的氧气,促使患者因为供氧不足,进而发生心血管意外,另外洗热水澡的时间过长,会让血管长期处于扩张状态,促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洗澡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 10~20 分钟左右。

04 预防便秘

冬季的运动量比较小,因此很容易出现便秘。人在用力排便时,会因为腹部的压力增大,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须预防便秘的发生:早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可冲洗肠道;平时多吃新鲜蔬果,加快胃肠道蠕动的速度。

05 早晨醒来不宜立即起床

正确的起床姿势为:躺在床上休息 4~5 分钟,然后慢慢起床。如果匆匆起床,则会因为体位的变化使交感神经迅速被激活,促使体内高血压的出现。另外经过一夜的休息,血液的粘稠度比较高,立即起床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复发。

雷著斌主任提醒:

寒冷的冬季,出门时注意保暖,尽量少吃冷食,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保持平稳的情绪。

注意身体保健,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注意保暖,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御寒。

「三高人群」不能擅自停用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的药物,一旦出现血压突然升高、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要尽快就诊。晨练不宜过早。要随身可携带急救药品(如速效保心丸、硝酸甘油片等)和家人联系方式。

另外,雷主任特别强调,一旦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不能活动,言语含糊等症状时,应及时拨打 120 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