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20
原创

移植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功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愈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挽救了越来越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随着移植理念的不断更新,移植技术的持续优化,移植手段几经升级,移植与新技术的强强联合,将使更多的患者通过移植获得治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最开始的移植方案制定、选择更优供者,到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管理,再到移植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维持治疗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医生作为该项工程的总工程师,需要时刻动态关注着患者的每个指标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保驾护航。

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在移植过程中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与移植预后密切相关。

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移植方案,医生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还是他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下简称自体移植)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下简称异体移植)。

疾病的类型

首先,移植方案会基于疾病类型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自体移植应用最多的疾病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

大部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首选自体移植,但高危或者难治复发的患者也会选择异体移植,比如高危淋巴瘤患者通过化疗获得缓解,但是预期复发率较高,因此可通过做自体移植减少复发率,但如果自体移植后复发,再做移植则大多选择异体移植。

目前,MM 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新药以及移植的应用都在不断地延长 MM 患者的生存期。

以自体移植为例,MM 患者疾病达到相对稳定时进行自体移植会显著延长疾病的缓解期,使得疾病稳定期更长。且骨髓瘤常见于老年人,多伴有肾脏功能受损,因此自体移植的安全性会更好。

异体移植主要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的治疗。

患者的状态

其次,移植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年龄、脏器功能、其它伴随疾病、有无合并感染、既往治疗、是第一次移植还是第二次移植、供者类型、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的特异性抗体等因素综合完成。

所以,目前整体的移植方案制定原则是根据疾病类型进行选择。那么,具体到同一类疾病,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移植方案会基于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要兼顾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

疾病的治疗策略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 T(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的应用与推广,现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比如,一些高危淋巴瘤化疗效果不佳或者伴有残留病变,选择 CAR-T 细胞疗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达到很好的缓解。

甚至,一部分淋巴瘤患者通过 CAR-T 细胞疗法可以长期无病生存,后续不需要再进行移植。而对于多发性骨髓瘤,一部分难治/复发的患者接受 CAR-T 细胞疗法后不进行自体移植也能够缓解较长时间。

所以,新的治疗武器使得疾病的治疗策略发生变化,合理应用现有的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还有一些中低危疾病,比如急性髓性白血病,也可以选择自体移植降低复发率。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的前提是疾病经过化疗达到残留阴性的完全缓解,采集物里没有肿瘤细胞污染,这样才能进行,否则应该选择异体移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