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13
原创

让「目击者」成为「施救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

发现有人出现意外伤害、甚至是心源性猝死,第一时间在场的目击者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12 月 10 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该院将面向社会、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免费培训急救技能,真正让「第一目击者」成为「最早施救者」。

让「目击者」成为「施救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

在「12·7」钟家村地铁站「生死救援」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雅琪在乘客发生猝死后,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并及时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护士杨欣则正确操作地铁内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联手成功挽救了年轻生命。

在当日下午武汉地铁组织的「地铁好乘客」表彰暨急救技能培训活动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心血管内科教授余锂镭介绍,中国每年有超过 50 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而言,若在 4 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治,其成活率可达 30%-50%;如超过 10 分钟,脑细胞就会不可逆性坏死。而 90% 以上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专业医护人员很难在「黄金 4 分钟」内到达病人身边。此时,第一目击者的及时施救就显得无比重要。

据悉,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中约有 80% 的成年市民至少掌握一项自救互救技能,发达国家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可以达到 28.7%。在中国,由于普通民众的急救知识极度缺乏,医院外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不到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直是国内「目击者施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王高华院长表示,急救强调第一地点、第一时间、第一目击者施救。从 2011 年以来,医院就在全院职工中倡导「目击者施救」,并大力普及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让「目击者」成为「施救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

该院医护人员常年定期接受心肺复苏术、电除颤、伤口的包扎止血、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方法培训。在院内外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都可以熟练施展这些急救技能,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医院还通过义诊、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入到省内 100 多个社区乡镇,以多媒体教学、模型演练等方式,对普通民众开展积极技能培训。

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2017 年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有 30 多位医护人员在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见义勇为,成功挽救众多突发意外的患者生命,并形成了「人民医院、一院好人」的优良医院文化。

针对更多公众、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在遭遇院外急救无从下手,对徒手心肺复苏掌握不规范,对 AED 等救命设备「不会用」的窘境,王高华院长表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即日起,接受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单位的集体报名,为驻守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培训急救技能,尽可能培养更多能抢救生命的「第一目击者」。

当天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蔡忠香带领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培训小分队,对 30 名地铁员工开展急救技能现场培训,也拉开该院面向社会免费培训急救技能的「第一课」。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