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07
原创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只要是躯体上患有疾病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我们做医生的不能只看『病』,更要『看心』,像朋友一般陪伴 TA 走出阴霾。」——圆和首席医疗官  缪晓辉

「前些日子您刚刚获得了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有什么感想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吗?」

「大家抬爱啦,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也一直如此,没什么特别。」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对于获得上海仁心医师奖这件事,缪晓辉教授寥寥几句带过,彷佛在说一件小事;然而在我们问到临床实践中如何对待患者的时候,缪晓辉教授却突然端正了身子,开始娓娓道来。

不要把患者当患者,要把患者当朋友

缪晓辉教授觉得会治病这件事,医生是必须做到的。手术做得好、疑难杂症诊治水平高、用药少而精等等都是对一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对患者的态度。

相信很多医生都遇到过依从性不好的患者,要么质疑医生,要么不按医嘱接受诊治,面对这样的患者,缪晓辉教授自有一套有趣的交流方法。

「过去我在长征医院做了十几年的业务副院长,对「三生」岗前培训的时候有一句话讲了十个年头的话:「不要把患者当患者,要把患者当朋友。人家把健康乃至生命都托付给你了,你为何不把 ta 朋友?」。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哎呦,你来了,坐坐坐。最近怎么样了?」。这口吻完全是老朋友见面的感觉。然后又在谈笑风生当中,把患者朋友的疑惑详细解释完。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患者不仅躯体病了,心也「病」了

在心理治疗方面,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师,但大多都是针对于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心理问题,比如失恋,辞职,跟同事有纠纷和矛盾,晋升等等,但对疾病导致的心理障碍,却不是心理咨询师的特长,或者说,他们无法从疾病的角度去非常有针对性地解开患者心理障碍的谜团,泛泛的心理学理论,很难调节病者的心理问题。所以,在缪教授看来,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应该是半个心理医生。

「只要是躯体上患有疾病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我们做医生的看病不能仅仅看病,还要看心。我们要像朋友一样,陪伴 TA 走出阴霾才对。」缪晓辉教授反复强调着这一点。他说:「感冒者有心理障碍,拉肚子也会有,因为明天可能要出差啊,要讲课啊,要见丈母娘啊,要面试啊,所以会有很多顾虑,更不要说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了」,缪教授是这样看待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关系的。

接着他讲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两种情况。

乙肝患者在社会上乃至家庭里都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歧视(缪教授极端反感这种歧视),但是又特别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更多的照顾。「遭殃」的常常是最亲密的人和病人自己。门诊上,很多情况下,妻子或丈夫陪着丈夫或妻子,孩子或父母陪着父母或孩子,也有兄弟姐妹相陪的。缪教授能敏锐地觉察到患者与家人的微妙关系。遇到这样的情形,缪教授是这样与患者交心的:「哎小兄弟啊,记得中国的一句俗语吗,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为啥呀?很可能就是生病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多太高了呗。你看哈,你夫人对你这么关心呵护,你还是要整天唉声叹气的,时间长了,你夫人会是什么感受啊?何况你不就患了一个简单的慢乙肝嘛,而且已经有很好的药物治疗。妻子照顾你也是应该的,但是你也要换一种方式照顾妻子,那就是丢开思想包袱,接受正确的治疗和监测。」

很难理解的是:很多患慢乙肝的病人常常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渴望治愈乙肝,另一方面又惧怕吃药,尤其是担忧终身吃药。

缪晓辉教授说到这,突然停下来问了一个我们觉得挺深奥的问题:所谓的终身,是多久啊?

见我们面露难色,缪晓辉教授继续道:「假如你今年 40 岁,被确诊为慢乙肝,坚持每天吃药,那么你的终身可能是 80 岁、90 岁,如果你抗拒不吃药,任疾病发展,那你的终身可能就停留在 60 岁甚至 50 岁。请问,一天也就吃一粒药,每半年监测一次而已,而你赚到的是正常的寿命和与常人无异的生活,所以千万别把吃药视为上了贼船,你是乘上了远航巨轮驶向更远方并颂诗去啦!」

缪晓辉教授对「终身」的精辟解释,一直在向那些认识有误区的患者朋友做解释,解释到通透为止,无形中,也极大地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真的就是朋友间相助一样贴心。「抓住患者的心理去给看病,比单纯地就病而看病要重要得多。」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重新回归家庭与社会

慢乙肝的确是一种传染病,但它一定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得了乙肝之后,患者通常会很自卑,怕同事知道,把男(女朋友)家人知道,甚至因为担心传染给别人,经常处于自责之中。几十年来,为了这些不该受歧视的患者,缪晓辉教授不仅常常发表科普论文和在电台电视台做节目呼吁反对歧视,更是体现在看病的整个过程中,用丰富的经验、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重拾起自信和自强。缪教授说:「我经常做『老娘舅』,协调夫妻关系。一般来说,乙肝患者的妻子更在意乙肝,在丈夫被确诊的最初阶段,特别担忧被乙肝病毒感染,我总是乐呵呵地对患者的妻子说:『你们的孩子都 7 岁了,也算得上老夫老妻了吧,如果要被你老公感染,还能等到现在吗?』说完之后,妻子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并灿烂地笑了」。短短几句贴心和科学的解释,立即缓和了家人疑虑重重的心情。缪教授觉得治病治心固然非常重要,如果有可能「治人」,让患病的人,融入家庭,融入社会,那就更重要。这是现代医学的要求,也是所有医务人员的职责。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年逾六旬的缪晓辉教授说起治病治心治人的各种故事,总是神采奕奕,给人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感觉。我们能感受得到,他将他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患者身上,这样的医生,仁心医师,当之无愧。

第四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获得者缪晓辉: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治人

后记:

2003 年非典爆发时,缪晓辉在上海担任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日夜为上海市防范「非典」奔波,后又主动要求带领医疗队驰援疫区,驻扎北京 53 天;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缪教授又一次主动要求前往灾区,带领了一支卫生防疫队支援地震灾区。更有常人很难做到的是:他自筹经费开设了网站和微信咨询平台,义务为患者提供咨询,这「亿问益答」就是 16 个年头,每天回复 10 例,累计书写了近 800 万的文字,16 年里义务工作了 3 年多!作为他的同事,他待人接物的真诚以及敢于担当的勇气,一直激励着我们。在这里,我们也衷心地祝福缪晓辉教授未来的工作一切顺利,将「治病、治心、治人」的理念播种到各个角落,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医生同僚,不为名利,只为惠泽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