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01
原创

肠远之行,始于镜下

59 岁的崔女士在一年前出现了大便干结和稀便交替的情况,以为是肠炎,没有在意。但是,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10 月,崔女士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就诊,经了解得知,排便不正常可能是肠癌的信号,需要做肠镜进行进一步检查。

崔女士在 10 月 9 日顺利进行了无痛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其乙状结肠内有一个长 1.8 cm 的周边隆起糜烂灶。刘未雄考虑患者肠腔内的隆起病变可能为肠癌。

肠远之行,始于镜下

肠镜检查并没有让崔女士感觉到任何不适,倒是肠腔内生长的「小东西」让她担心。崔女士的肠镜病检报告为乙状结肠癌,尽管增强 CT 检查未发现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

10 月 14 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崔女士转至普外科顺利进行了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提示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幸运的是,崔女士的肿瘤大小只有 1x1x0.5 cm,癌细胞局限于粘膜下层,没有累及周围其他组织和淋巴结,术后病理分期为 I 期,属于早期肠癌,行根治性手术后不需要辅助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刘未雄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越发年轻化,其发病率居所有癌症的第 2 位,为第 4 大致死性肿瘤。大肠癌的生存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早期大肠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晚期大肠癌则不足 10%。临床上,超过 90% 的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需要 5-10 年,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因此,尽早发现并切除息肉有利于阻断其癌变进程。

目前,最常使用的肠癌筛查手段是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等。电子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发现 95% 以上的息肉和癌症,同时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或治疗病变,是有效且直接的检查方法。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可以使 17 年内发生肠癌的风险降低 30%。

粪便潜血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侵入性筛查手段,有利于发现肠癌,但其准确性、阳性率等均不如电子肠镜。尽管我国推广肠镜早癌筛查实践多年,但居民对大肠癌筛查的知晓率仍较低,加之对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肠癌筛查的参与率仍较低,这使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早期根治的机会。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肠癌筛查教育非常有必要。

关于大肠癌,刘未雄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醒大家:

1、早发现、早诊断。肠镜检查宜早不宜晚。大肠癌的发生越发年轻化,早期肠癌常无症状,容易被忽视。普通居民应在 40 岁之前开始肠镜筛查,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者更应注意。如出现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便血、黑便、腹痛、便秘、腹胀、呕吐、贫血、消瘦等症状,更应尽早至医院检查。

2、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大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肠癌家族史(一般人群的 2.07 倍)、炎症性肠病(普通人群的 1.7-2.4 倍)、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平时应注意摄入膳食纤维、全谷物和乳制品,合理的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3、规范治疗。大肠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症,多数早期肠癌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定期复查必不可少,同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抗击疾病。即使是相对晚期的大肠癌也不要轻言放弃,积极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同样能够稳定病情,获得相对理想的生存时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