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0-20
原创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少年,你为何不快乐

从呼吁停止教育内卷到史上最强「双减政策」落地,再到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无一例外都围绕着祖国的青少年们,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 17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 3000 万人受到过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有 30% 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10%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3000 万个孩子背后还有 3000 万个家庭在跟孩子一起经历与承受。

当所有的成就感,来自于一场虚拟世界的酣战,

当所有的幸福感,来自于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境,

当所有的事物都无法让他/她产生兴趣,

当所有的情感都无法牵动他/她的心

……

一个情绪障碍少年就此诞生,随之而来的是少年们表现出来的冷漠、焦虑、缺乏同理心、自卑情绪等,很多时候他们的内在情绪是处在一个非常崩溃,失控的状态,他为了转移痛苦的感受,就用身体的痛去代替情绪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愿意用身体的痛去代替情绪的痛,那他心里的痛到底是一个多大的痛。

这种痛他可能没有办法用语言出来,或者说曾经表达过,但是外在的客体没有理解或者及时的回应,那么这些呼救就是没有被看到或认真对待的。所以孩子就把这些愤怒转到了自己身上,因为没有办法向外界投注,那就通过去弄伤自己,伤害自己去表达痛苦。

北京华佑医院精神心理疾病专家就曾遇到这样的案例,小华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是不少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长期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无形中也让小华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高中毕业后,面对大学里更多优秀的同学们,小华开始产生了自卑的情绪,对一点挫折就会感到无力,慢慢地开始丧失自信心,封闭自我,而父母也未能及时发现小华的心理问题,逐渐发展成了抑郁患者。

其实在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只看重学习成绩,误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矣;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卫生知识,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障碍只是孩子不懂事、叛逆,或认为某些表现在孩子长大后可以自愈,而未能把心理障碍提到治疗日程上,过分强调药物副反应问题,而不愿服药等。

精神心理疾病专家表示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专业治疗团队护理,有三分之二的精神疾病患者是能控制的,其中更有一半患者能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本研究项目的结果,进一步证明只有正确认识精神疾病,越早治疗、越早控制,才能使青少年精神分裂患者重新走入社会,获得新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