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10
原创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参研肝癌早筛,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肝癌的早期预警筛查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预后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也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今年初,一项关于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的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 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 20.5

肝癌的早期预警筛查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预后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也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

今年初,一项关于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的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 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 20.5)上发表。

该研究成果是由我国科研团队独立完成的,在肝癌早筛领域重量级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作为主要参研单位参与其中,肝硬化科钱云松主任则是该论文的作者之一。

瞄准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一半新发肝癌在中国。肝癌患者诊断时多已处于中晚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低。若能够早期诊断,且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 60% 以上。因此,实现早期筛查与诊断对于肝癌的有效治疗和预后改善尤为重要。

PreCar 项目

为突破肝癌的早筛早诊,2018 年 4 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牵头,国内近二十家临床中心参与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 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也是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自 2018 年 8 月参与该项目,是主要参研单位。

PreCar 项目作为目前全球肝癌筛查领域最早、规模最大的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选、鉴定以及验证的大型队列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项目采用的 WGS 多维度变异检测技术对肝细胞癌与肝硬化人群的分类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达到 95.42% 与 97.83%。

相较传统血清学肝癌筛查手段,该项技术表现出了优异的肝癌预警性能。

三次常规筛查无异常,最终确诊早期肝癌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在国科大华美医院落地开展过程中,通过肝癌早筛也帮助不少患者发现了早期肝癌,62 岁的谢先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谢先生患有慢性活动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多年,对自身疾病非常关注,担心进展恶化为肝癌,他多年来一直定期来院复诊。在钱主任的介绍下,谢先生及其家人了解到当时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项目——「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 项目)」,因为谢先生病情符合项目入组标准,他当即申请加入项目进行肝癌早筛。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参研肝癌早筛,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2018 年底,谢先生正式入组,首次接受项目组的肝癌早筛,结果提示患癌高风险,但血清学检测、B 超、上腹部 CT 均未发现肝癌。半年后的第二次肝癌早筛依然提示高风险,但各类常规检查仍未发现肝癌。

2020 年 1 月,谢先生接受第三次筛查,血清学检测指标正常,但增强磁共振检查发现「肝Ⅵ段下腔静脉旁占位,肝细胞肝癌首先考虑,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同月,谢先生在国科大华美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切除了 1 个直径 2 厘米的肝癌。

「WGS 多维度变异肝癌早筛检测始终提示患癌高风险,正是这一预警让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随访,最后早期发现了肝癌病变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钱云松主任指出。

​科普时间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 年版)》指出,依据慢性肝病患者 HCC 危险分层,建议常规筛查采用腹部超声及血清 AFP。

低危人群每年 1 次,中危人群每 6 个月 1 次;高危人群常规筛查每 3-6 个月1次,多模式 MRI 或 CT 加强筛查每 6-12 个月1次;极高危人群常规筛查每 3 个月 1 次,加强筛查每 6 个月 1 次。

患有病毒性肝炎、各种肝硬化患者、过度饮酒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等肝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到每 6 个月做一次肝癌筛查。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