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11-11
原创

同济医生罗明:瘦子为什么也有高血脂?

很多人认为高血脂是肥胖者的「专属」,而生活中,有些瘦子也会出现高血脂,其实,脂肪并不等同于血脂!到底血脂的标准是什么?高血脂患者如何降脂?一起听听同济医生怎么说。同济医院:罗明01 什么是高血脂?血脂

很多人认为高血脂是肥胖者的「专属」,而生活中,有些瘦子也会出现高血脂,其实,脂肪并不等同于血脂!到底血脂的标准是什么?高血脂患者如何降脂?一起听听同济医生怎么说。

ccvideo

同济医院:罗明

01 什么是高血脂?

血脂,顾名思义,指血液里的脂肪。其实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而是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多种成分的混合。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专业说法是血脂异常,血液中上述两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高于正常范围,或一种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脂质低于正常范围,就表示血脂异常了。

有些血脂异常是因为其它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痛风等,这被称作继发性血脂异常,这部分人群就有不少是消瘦体型的。因此肥胖只是诸多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很瘦的人的血脂水平也会异常,这一点并不奇怪。

血脂的标准是什么呢?

各国制定的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检测仪器的参考标准并不一致,由此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是难免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国人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血脂的新标准,如下:

TC<5.2 mmol/L 为合适范围,5.2-6.2 mmol/L 之间为边缘升高,≥6.2 mmol/L 为升高;

LDL-C<3.4 mmol/L 为合适范围,3.4-4.1 mmol/L 之间为边缘升高,≥4.1 mmol/L 为升高;

TG 1.7 mmol/L 以下为合适范围,1.7-2.3 mmol/L 之间为边缘升高,≥2.3 mmol/L 为升高。

HDL-C,男性不应<1.0 mmol/L,女性不应<1.3 mmol/L。

当然,上述标准是指正常人而言,对于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增高的患者,则另当别论。

02 高血脂如何降脂?

高血脂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的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其治疗,结果造成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伤害极大,甚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大家一定要积极的防治高血脂疾病,减少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症的发生。

无论患者心血管危险水平如何,均应进行生活方式治疗指导。部分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仍需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主要包括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和增加体力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控制饮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研究表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升高水平与肥胖程度成正比。在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全麦、粗杂粮、豆制品等含能量较低,应该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减少能量摄入,并控制体重。

控制脂肪的总摄入量及注意脂肪酸平衡。高血脂患者必须减少脂肪摄入,即低脂肪饮食。健康人每天摄入脂肪的合理数量是:脂肪提供的能量 (供能比) 占总能量的 20~30%。目前一般主张高血脂患者低脂肪饮食中脂肪供能比控制在 20%-30%(每天大致摄入 40~50 g 脂肪) 以下。一般人群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 10%;而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 7%,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 1%。低碳饮食的背后是脂肪食物的增加。

保证蛋白质摄入量。膳食蛋白质与高血脂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血脂患者应保证饮食中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建议高血脂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 15% 左右。大概每天 60~70 克蛋白质,尤其是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比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均可适当摄入。

药物治疗。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他汀类药物治疗是血脂异常防治以及 ASCVD 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基石。

作者简介

同济医生罗明:瘦子为什么也有高血脂?
罗明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领域: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病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主任,上海同济医院医疗集团执行理事长。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专科分会委员,上海老年学会老年保健专委会委员;《心脏杂志》常务编委,《医学综述》、《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武汉大学》(医学版)特约编审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于 2000 年至法国马赛心血管中心访问学习,曾先后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老年科主任,目前为上海市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医学版)特约编审,同济医院医疗业务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18 篇。出版著作有:《心血管病新论》(主编),《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副主编),《老年骨科并发症》(参编)。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