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7-16
原创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在世界肿瘤学界,肝脏及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在患者无法或难以通过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得以根治的困境之下,肝细胞癌 5 年生存率仅为 20% 左右,而胆道恶性肿瘤预后甚至更差,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 5 年生存率不到 10%。有效治疗方式的匮乏、肿瘤的高度恶性、患者数量的暴增,让新疗法

在世界肿瘤学界,肝脏及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在患者无法或难以通过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得以根治的困境之下,肝细胞癌 5 年生存率仅为 20% 左右,而胆道恶性肿瘤预后甚至更差,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 5 年生存率不到 10%。

有效治疗方式的匮乏、肿瘤的高度恶性、患者数量的暴增,让新疗法的出现变得尤为迫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新的疗法,以期待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幸运的是,近些年来,在不断的试验和探索之下,肝胆领域的成就层出不穷,多次改写了该领域全球治疗指南。

晚期肝细胞癌:「升级疗法」创造一线治疗新标杆

肝细胞癌这个「沉默杀手」往往发病隐匿、侵袭性高,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经为晚期,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移植或局部治疗的方式进行根治性的治疗。自此之下,全身治疗突出重围,成为这个时代的奇迹!

1、2007 年

索拉非尼获 FDA 批准,成为肝细胞癌第一种全身性治疗药物;

SHARP 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为 7.9 个月,索拉非尼组延长至 10.7 个月。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2、2018 年

仑伐替尼被 FDA 批准为另一个一线治疗 HCC 的选择;

一项以仑伐替尼(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为主角的开放标签、III 期、国际多中心非劣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仑伐替尼组的中位 OS 为 13.6 个月,索拉非尼组为 12.3 个月。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自 2007 年起,索拉非尼就一直是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后续出现的多种免疫抑制剂均未能撼动其重要地位。而如今,肝癌免疫治疗终于打破十几年来的瓶颈,迎来了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刻。

就在前不久,PD-L1 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成功,正式获 FDA 批准为肝癌一线治疗方案。

此前,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 IMbrave150 研究的 III 期试验结果取得了十多年来晚期肝癌治疗的重大突破,研究显示:T+A 联合疗法与索拉非尼单药相比,患者死亡风险降低 42%,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 41%,12 个月生存率提高到 67.2%。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在安全性方面,T+A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和 3-4 级 AEs 的发生率,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基本相当。接受了至少 1 剂联合治疗的 329 例患者中的 56.5% 和接受了至少 1 剂索拉非尼治疗的 156 例患者中的 55.1% 发生了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

NEJM 同期配发的评论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称它为「第一种成功的联合治疗方案」,相比较单一药物治疗,联合治疗方案有利于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肝内胆管细胞癌:

新疗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期

虽然肝内胆管细胞癌属于少见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有所上升。即使对于局限期疾病患者,手术可达到根治标准,但复发率仍然较高。对于复发后或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仍是目前首选初始治疗。但是,一旦疾病再次进展,后续治疗有效性仍不尽人意。

好消息是,不久前公布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新药 Ivosidenib 填补了肝内胆管细胞癌化疗失败后后续治疗的空白。

2020 年 5 月发表于《Lancet Oncology》的一篇文章公布了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larlDhy 的研究结果:针对 IDH-1 突变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Ivosidenib 可延长 OS 至 10.8 个月,显著提高患者 PFS2.7 个月,降低 63% 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在安全性方面,Ivosidenib 组 3 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0%,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腹泻、乏力、咳嗽等,该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

可以说,Ivosidenib 这一药物对于胆管癌患者而言是一项新的研究突破,让患者看到了希望和春天。

总结

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望而生畏:美国肝胆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总和约 54,000 例,死亡病例总和约 34,000 例。而在病毒性肝炎高发的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是美国的 9-10 倍(每年新发约 420,000 例,死亡约 350,000 例)。

回顾既往十余年的肝胆肿瘤治疗历程,的确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中国,肝胆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总和约 420,000 例,死亡病例总和约 350,000 例。从手术到局部治疗,再到目前兴起的免疫靶向治疗,是希望渺茫的患者逐渐望见曙光的一个兴奋历程。肝胆领域的新药研发的的确确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为治疗带来了无限希望。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的朱秀轩教授曾参与过 IMbrave150、ClarlDhy 临床研究,他领衔的肿瘤中心团队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与国际同步的标准、符合循证依据的高品质抗肿瘤治疗服务。目前,在朱教授的领衔下,有关胆管细胞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将于近期在嘉会国际医院开展,期待国内更多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早日受益。

后浪崛起!肝胆肿瘤新疗法奔涌而至,延长肝癌患者总生存期

朱秀轩, MD, PhD 

朱秀轩医生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嘉会临床研究机构主任。朱教授是肝细胞癌和胆管癌领域的专家,曾在多项肝癌、胆管癌以及其他胃肠道癌症的重要国际临床试验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

朱秀轩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临床医学学位,随后赴美学习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在耶鲁-纽黑文医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和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加入嘉会前,他在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中心担任主任。

朱秀轩教授是国际肝癌协会(ILCA)的创始理事会成员、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院士,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成员。

朱秀轩教授早在 2009 年就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建立了多学科肝癌中心,建立了与肿瘤外科、移植外科、介入放射科、放射肿瘤科、肝病科和病理科等每周的多学科肝胆癌症门诊。他在担任美国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中心主任期间,领导了在晚期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癌(BTC)中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对帕博利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在晚期肝癌适应症批准的重要突破性临床研究,以及在胆管癌成功开发 IDH-1 抑制剂 (Ivosidenib) 的 III 期临床试验。在朱秀轩教授的领导下,他的团队建立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肝细胞癌治疗中心,该中心现已成为全美的肝癌临床研究项目平台。

 

图片来源:上海嘉会国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