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4-09
原创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患者武某病情危重,治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险情」,最终顺利拔管、康复出院;患者张某合并糖尿病、哮喘、肺脓肿及多脏器...

患者武某病情危重,治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险情」,最终顺利拔管、康复出院;

患者张某合并糖尿病、哮喘、肺脓肿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生命垂危,先后行 VA-ECMO 及 VV-ECMO 强力支持,联合床旁 CRRT 治疗,最终恢复健康出院……

最优势的学科、最顶尖的专家、最精细的治疗、最周全的照护、最执着的坚守,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这就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战场」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MDT)团队的真实故事。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作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省级定点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建立院长坐镇指挥、院领导包干负责、24 小时值守机制,第一时间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院长邵凤民,副院长孙培春,呼吸内科资深专家马利军主任,CCU 主任张静,肾内科主任朱清,以及全院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专家,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了这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铁军」。

一连 70 多个日夜,省医 MDT 团队查房会诊、指导督导,全力救治、无悔付出,一次又一次在患者生命垂危之际力挽狂澜,见证了一幕幕生命奇迹。

精细化管理让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新冠肺炎患者张某合并急性肺栓塞,在昏迷中从平顶山紧急转运至省医。入院后的一系列检查显示,张某不仅患危重型新冠肺炎,还伴有急性呼吸衰竭、重度 ARDS、2 型糖尿病、胃溃疡、支气管哮喘等各类病症,病情十分危急。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立即启动会诊,深入研判讨论,综合分析后决定给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和 VA-ECMO 支持,同时联合床旁 CRRT 清除炎性介质,连续 9 天,最大限度减少炎症对其他脏器的损伤。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有所好转,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进一步综合患者肺部感染及呼吸循环情况,经认真考虑,及时把 VA-ECMO 转换为 VV-ECMO,持续 5 天,加强呼吸支持。

专家团队通过前后 14 天 ECMO 与 CRRT 等先进救治手段的精准使用、密切配合,连续突破「高难度肺穿刺、气管切开、肺脓肿冲洗、泛耐药、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救治难关,患者病情终于一步步好转起来,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多学科会诊专家组每天早上 8 点到下午 1 点,下午 4 点到晚上 9 点,对危重患者进行查房会诊,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精准调整优化治疗方法手段。」孙培春副院长说,「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专家组每天不仅『斤斤计较』,甚至『两两计较』,对于药品使用顺序、种类、剂量均反复斟酌,对呼吸机等设备的参数更是『锱铢必较』。专家组通过视频,指导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再根据反馈结果当场讨论并调整治疗细节,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此外,多学科会诊专家组还对每位危重患者每天摄入液体量和排出尿量密切监控,以确保患者肺部、心脏和肾脏之间维持平衡,为患者康复赢得时间。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专家组积极创新,精准把握,在危重症患者方某的治疗过程中,创新采用 VA-ECMO、VV-ECMO 联合应用支持,创造了国内新记录。

2 月 23 日晚,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心脏重症在行动——ECMO 技术应用网络课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举行。

CCU 张静主任带领副主任医师于丹,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以视频直播形式面向全国授课,向全国同道分享 ECMO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省医经验」,获得一致好评。

真正的 MDT,这个团队不一般

「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多学科会诊专家组在隔离病房外,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指导隔离病区的一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和其他多学科会诊团队不一样。」马利军主任说,「在此次多学科会诊专家组中,不仅仅有医生,我们还把在隔离病区的护士、呼吸治疗师、体外循环师等纳入进来,加强呼吸机、ECMO 等专业仪器的操作和管理,是名符其实的多学科 MDT,通过协同配合,让专家组的诊疗意见真正落地,病人真正受益。这也给我们未来发展多学科会诊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我们除了形成专家共识,还要求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现场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我们现场调整,以确保疗效。」朱清主任说,「这为我们不断深化和完善多学科会诊指明了方向,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很多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情绪低落,存在严重心理障碍,为了加强患者心理疏导,专家组成员提出互联网心理疗法的新理念,让家属拍视频或通过微信视频和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求生欲望,对患者的治疗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专家组成员还要求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让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病魔,为早日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孙培春副院长说,「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专家组成员十分辛苦,经常研究讨论到深夜,讨论后继续查阅文献资料,第二天一大早进一步完善治疗细节,一晚上不睡觉也是常有的情况。」

今年 62 岁的马利军主任已经退休,但作为抗击非典的「老兵」,得知自己被选为多学科会诊专家组核心成员后,二话没说,立刻全身心投入战「疫」。有时候为了等会诊结果落实情况的反馈,他会一直等到半夜,等患者病情稳定后才休息。

有一次,他们会诊结束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2 点多了,马利军回到家又专门查阅书籍、查证会诊意见。等他查证完,已经是凌晨 6 点多了。他放下书,洗把脸就又往医院赶。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说辛苦肯定是辛苦,但看到病人在我们的治疗下一个个恢复健康,再苦再累也值得。」回忆此次抗疫历程,马利军主任感慨地说。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微信群中的交流见证了医护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患者一步步走向康复的全过程 

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持保障

随着省内多地市的危重患者相继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省医 MDT 团队面对的压力陡然增加。

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做好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

另一方面,救治过程中必需的重要防护物资在当时相对缺乏,医务人员自身防护问题让人格外忧心。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气道管理是重要环节,也是危险环节。为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时,气管被切开的一瞬间,难免会有大量分泌物气溶胶喷出,这对医务人员来说,感染风险很大。

「一定要做好医务人员自身防护!防护物资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多学科团队每一次会诊结束前,院长邵凤民都要反复强调这句话,70 多天无休,连续会诊救治,这句话他一直在强调,千方百计沟通,想方设法协调,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令人担忧的是,当时,国内已很难购买到医用级别的正压头罩,为了保障医务人员零感染,邵凤民院长反复协调,严格把关装备品质,终于从德国及时购买到了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正压头罩。前后仅用 3 天时间,辗转多地,正压头罩从德国顺利抵达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危重患者救治的关键时刻,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关键保护。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不只是正压头罩,危重症救治的紧要关头,正值医疗防护物资相对短缺、格外珍贵的阶段,在我们救治过程中,医院真正做到了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克服所有困难,尽最大努力支持我们临床救治工作。」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成员、CCU 张静主任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危重症救治的最后胜利,与院领导和全院上下的支持密不可分。」

「对于临床需要的仪器设备、防护物资、药品以及医务人员,医院有的立刻解决,没有的想法设法购买,不计一切代价,只为做好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成员马利军主任说,「有一次,晚上 10 点多,因病情需要,我们急需调配外科医生到隔离病房。转眼间,一名血管外科医生已经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进行治疗了。」

多学科会诊:危重症患者治疗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经验

为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医院全力协调医疗救治、专家会诊、人员调配、物资保障、上报信息审核等一系列工作,集中整合最优质医疗资源,努力提供最坚实的支持保障,为每一位危重症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精细的医疗救治。

除了院内的会诊和治疗,省医多学科团队还积极邀请省内及国内知名专家开展远程会诊指导。2 月 14 日上午,省医多学科会诊专家组与省内各医院的 10 余位专家共同连线、协同会诊;2 月 20 日,省医邀请解放军总医院专家解立新、周飞虎、张利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张海涛教授,共同为急危重症患者会诊……

汇聚最顶尖医疗专家,整合最优质医疗资源,动员高效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病症发展……河南省人民医院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走出了一条充分协调配合的多学科会诊之路,保障了患者健康安危。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