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02-28
原创

470 万医学生毕业,医生总数仅增 75 万,为什么这么多人放弃学医?

柳叶刀杂志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 2005 年至 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10 年中,中国有 470 万医学生毕业,而医生总数只增加 75 万。进...

近期,柳叶刀杂志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 2005 年至 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10 年中,中国有 470 万医学生毕业,而医生总数只增加 75 万。进一步分析则发现,10 年中 ,中国 25 ~ 34 岁的医生比例从 31.3% 降至 22.6%,而 60 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 2.5% 增加至  11.6%。

该研究还发现,农村地区医生缺口达到 50 万人。

470 万医学生毕业,医生总数仅增 75 万,为什么这么多人放弃学医?

一厢是医疗人才严重不足,另一厢是医科毕业生弃医改行。柳叶刀杂志又一次戳到了中国医疗迁延多年几乎麻木的痛点。很多医生转岗、退休后继续注册,但只是为了「挂证」或是打零工,开工率很低。近年来的医生增量比依据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更加严峻。

医疗人才的高流失率,由三个原因导致:

1. 回报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医疗专业技术服务定价偏低。同时,历史原因形成的事业编制管理和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导致医务人员薪酬偏低,侧重与业务收入挂钩的绩效性收入。这些问题导致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诱发腐败。

新入职的新人由于不能给医院带来丰厚收入,更不会有「灰色收入」,待遇更加微薄。新人承担了主要的夜间及节假日值班,进一步压低了小时薪酬。医学专业学制长,付出多,工作压力大,现在的社会新人面临着比前辈更加沉重的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在生活的重负面前难免放弃行医的理想。

由于地域发展差距和各级医疗机构业务水平、薪酬待遇的天壤之别,很多人才心目中的行医之路必须在较为体面的大医院实现。 

当前职称评定体系注重科研,想成为评价高的医生必须入职大医院。但是大医院的岗位毕竟有限,不少新人「不成功便成仁」,要么入职大医院,要么改行。

大医院因此形成人才垄断,甚至招聘时都不提待遇,一副「用你是抬举你」的姿态,医界新人的劳动议价权更加脆弱。

不能保证合理工作回报的行业,自然对新人没有吸引力。

2. 成才艰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这一措施有助于我国诊疗规范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分级诊疗等深化医改工作重大部署的基础。

但是,规培改变了一些医科生对学医的成本预期。半路杀出一个规培,就算有生活补助,也等同于学制延长、就业时间延后,一些人面临经济压力,难以坚持医学理想。

有条件进行规培的医院往往位于大城市,物价高,不缺人才,于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某新闻网站中介绍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年的本科住院医师月收入可以达到 4300 元以上(当地房价 3000 元/平方米),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培住院医师月收入可以达到 5000 元,评论区里是成片自称某发达城市知名医院规培学员的反驳。 

由于规培医院业务繁忙,为保证工作效率和临床安全,同时不排除私心,一些医院存在规培流于形式,上级医生「不放手」的情况。很多学员抱怨规培只学会了写病历和贴化验单,发牢骚「别处培完啥都会,这里培完都会啥?」一些医科毕业生由于对规培前景不乐观,无奈改行。

医学新人成才难的困扰由来已久。 

某百年老号,几十年前大外科开放床位 250 张的时候,仅有 18 名医生。所有新人必须扎扎实实的轮转各科三五年,当满三个月住院总,能胜任主刀全院各专业的 2 级手术,才可留用。

如今各医院看似兵强马壮,但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一边是没有用人指标,上级医生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是新人缺少动手机会,难以成长。别说研究生和规培学员缺少机会,甚至一些正式职工的成长也受影响,等到论资排辈成了带组医生时难堪重任,被退休老专家斥责「夹生饭」。

退休老专家在病例讨论会上动辄「我早晚要被在座的各位庸医害死」的「九斤老太之叹」,反映出老一代对后继无人的惶恐。人才危机已经导致 60 岁以上老医生的比例增高。

3. 执业环境

近年来,医患冲突频发,伤了医务人员的身,更伤了医务人员的心。导致医患冲突暴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有限的医务人员难以应对就诊需求的增长,「看病难」加剧,医患矛盾必然发生。

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据卫生统计年鉴数据,2005~2012 年,我国千人卫生人员从 3.5 人增长到了 4.94 人,仅增长 29%。2006 年至 2014 年,我国公立医院的床均医生数下降了 11%,民营医院的这一指标更下降了 22%。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及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医疗机构的诊疗量过去的 10 年间增长了一倍。人少事多加剧了医患冲突的发生,执业环境的恶化让更多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在基层尤为严重。媒体曝光陕西省某县医院 200 名职工中仅有 29 位执业医师,笔者所在学校援建的某县人口 20 万,县人民医院仅有 20 名执业医生,县中医院筹建多年仍未落地。 

基层医疗的衰弱导致大医院空前膨胀,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破坏了分级诊疗分工。大医院忙于应付就诊压力,自然影响到教学和科研等职能。

全科医生学员因为培训基地临床负担重,培着培着就成了某个人手急缺科室的专科医生,毕业后人事代理留在大医院,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旨在强化基层医疗水平的规培,最终仅为大医院输血,「基层人才缺失、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恶性循环必然加剧,医生的执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结语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为我们勾勒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美好未来。

俗话说「事在人为」, 「十三五」规划的落实需要增加 50 万名完成规培的新医生,「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保质保量的医务人员队伍。 

善待医学新苗,呵护医务人员成长,美好的前景才得以实现。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