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7-17
原创

发病乘客被延误死亡:国航急救系统再次被质疑

7 月 8 日,国航 CA1879 航班从北京飞往义乌,飞机到达义乌之后无法降落,备降到杭州机场。多名乘客与乘务人员发生争执,坐在头等舱的 85 岁乘客左昌鲁出现病症...

7 月 8 日,国航 CA1879 航班从北京飞往义乌,飞机到达义乌之后无法降落,备降到杭州机场。多名乘客与乘务人员发生争执,坐在头等舱的 85 岁乘客左昌鲁出现病症,飞机上缺乏急救药品、氧气设备简陋,延误乘客救治时间,左昌鲁送医后确认死亡。7 月 16 号,国航方面回应称,该名乘客搭乘飞机前在北京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处于高危状态,但乘机前并未向国航方面反映此情况。(7 月 16 日《京华时报》)

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会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尊重生命的机构,但尊重生命不是体现在豪言壮语。语言是零成本的,而且不起作用。只有行动上的付出,才算真的到位,但这却需要付出成本,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经济层面。

所以,验证一个机构是不是把尊重生命放在重要位置,不是看其说了多少,做了多少才重要。但在这个发病乘客被延误事件中,国航显然交出了一份低分的答卷,漏洞频出。

第一,遭遇心脏疾病的乘客,氧气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最常见的急救药品,比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片。但新闻报道称,机上没有抢救药品,而且飞机上提供的氧气装备十分简陋,根本无法使用。机组人员花费近一个小时从托运的行李中找到药品时。

第二,家属催促机组人员呼叫救护车,但从停机到救护车赶到,病人在飞机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急救事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急救电话,但这个程序被延迟了,耽误了时间。如果一开始先打完这个电话,再去找药物,不是节省出更多的宝贵时间?

第三,国航称该名乘客搭乘飞机前在北京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处于高危状态,但乘机前并未向国航方面反映此情况。但这种辩词令人生疑。航空公司没有专业能力去判断一个乘客是否处于高危状态。按照常理,如果病人处于高危状态,医院也不会轻易允许其出院,尤其是乘坐没有航空医疗陪护的航班。

病人乘坐飞机,应不应该向航空公司报备?按照国际惯例来看,应该。但国内航空公司有无向乘客进行过这方面的宣传和告诫?最关键的是,坐头等舱的病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高危状态乘机吗?我看不太可能。

在去年的「南航急救门事件」中,乘客张先生飞机上突发疾病,但飞机在降落 50 分钟后才打开舱门,机组人员和机场救护人员互相推诿,均未及时施救处理病人,导致其病情加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已经充分暴露出了航空公司一系列的急救程序问题。扯皮是因为权责不清晰。航空公司乘务人员和医生讨价还价,还坐等领导指示,暴露的是应对的业余顽固和茫然无措。但看起来,有航空公司并没有从中没有汲取教训,填补漏洞。现在,这个事件是一个明证。

要减少这样的悲剧,航空公司管理者不能再抱着侥幸心理,而应该在急救程序上发力整改,每一个重要的安全细节都应该是执行到位的。毕竟,尊重生命体现在体系与细节。一旦有类似的急救事件发生,管理者做了多少? 做得到不到位?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想隐瞒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论如何,让乘客安全飞行不应该是一种奢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